當下許多致力于改善鋰電池的研究,都集中在電極所用的材料上,因為材料用于存儲離子以產(chǎn)生電流。盡管石墨是目前的首選,但其它材料的確可以保證更大的容量、使用壽命、以及更快的充電速度,正式需要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做出一定的妥協(xié)。好消息是,普渡大學的科學家們,剛剛提出了一種類似網(wǎng)狀結構的“納米鏈”(Nanochains)新設計,使得高級電極材料能夠發(fā)揮更大的效用。
當下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各種性能更佳優(yōu)異的材料,來替代通常用于鋰電池的石墨材料,但也經(jīng)常面臨著其它復雜的挑戰(zhàn),比如重量太大、形狀不規(guī)則而難以用于商業(yè)產(chǎn)品上。
在持續(xù)努力下,普渡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聲稱,其在一種被稱為銻(Antimony)的準金屬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據(jù)悉,銻(Sb)已經(jīng)被人類使用數(shù)千年,甚至可追溯到埃及的文物花瓶、甚至被婦女用作眼線筆,F(xiàn)如今,它作為一種阻燃材料,在電視屏幕和其它電氣設備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而電池研究人員的興趣,則源于該材料已證實的“可增強實驗性鋰離子電池的充電性能”的特性。只是截至目前,將其內置到可為智能機供電的鋰離子電池中,仍存在著棘手的問題。
銻納米鏈的三維結構(圖自:Applied Nano Materials)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使用銻金屬和其它類似金屬作為電極成分,會使材料在充電時膨脹至原始尺寸的三倍。普渡大學化學工程副教授 Vilas Pol 表示:
若貿然在智能機電池中運用,無異于隨身攜帶著一枚隨時可能失效的手雷。而為了克服這項設計缺陷,Vilas Pol 與同事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想法。
通過在混合物中添加一種被稱作氨硼烷(ammonia -borane)的還原劑、以及一種成核劑(nucleating agent),研究團隊能夠將微小的單個銻顆粒結合成網(wǎng)狀結構。
氨硼烷是其中的關鍵,因為它能夠在納米鏈中形成空隙,使得材料不會因膨脹而失效。有趣的是,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該方案也僅適用于特定類型的氯化銻(antimony-chloride)化合物。
其在實驗室中測試了采用新方案的電池,結果發(fā)現(xiàn)原型電池可在 100 個充放電循環(huán)中,保持鋰離子容量的穩(wěn)定。
Vilas Pol 表示:在前百個充放電周期內,它基本上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這意味著我們沒理由懷疑它會在第 102 周期有什么不同。
(關鍵字:銻納米鏈電極 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