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10時半,在位于花神大道和濱河路附近的馬路邊,南京鍋檢院油氣儲運裝備技術服務中心的3位工作人員頭頂烈日,正對一條蒸汽管道進行“體檢”。管道外壁溫度超過160℃,稍稍靠近便能感覺到一股熱浪襲來。
管道下,一人手持設備檢測管道壁厚,一人在旁記錄。不一會兒,身穿厚重工作服、頭戴安全帽的檢驗人員,臉上已經(jīng)滲出豆大的汗珠,身上的衣服被汗水完全浸濕。
眼下正是暑期客運旺季,南京南站客流量增大,冷氣用量也與日俱增。南京鍋檢院檢驗的這條蒸汽管道,就是南京南站制冷的“大動脈”,每天要源源不斷地將溫度近300℃的蒸汽輸送到南京南站,保障空調設備正常運行。為保障管道運行安全,南京鍋檢院檢驗小組冒著高溫趕赴現(xiàn)場開展定期檢驗。
這條管道全長22公里,其中3.5公里為埋地管道,18.5公里為架空敷設。檢驗人員要對管道開展宏觀檢查、防腐層不開挖檢測、超聲波測厚、土壤腐蝕性檢測、無損檢測、雜散電流檢測等檢驗。
檢驗人員首先對埋地管道進行定位及防腐層檢測。只見他們將設備調試完成,手提防腐層檢測儀和接收機沿著管道走向一米一米地向前推進。每隔2至3米就將檢測儀的下端扎進土里,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
“埋深4米,定位電流430安……”季本亮專注地盯著儀器上的數(shù)據(jù),邊報數(shù)邊按下數(shù)據(jù)發(fā)送按鈕。
“數(shù)據(jù)已收到,沒有發(fā)現(xiàn)疑似破損點。”一旁,張若誠手中的設備實時接收到了數(shù)據(jù),并進行回復。
“這段我們主要是檢測埋地管道的防腐層是否完好,我手中的儀器可以對管道所在的方位、埋地深度和外面防腐層的狀態(tài)進行檢測,如果檢測出來的數(shù)據(jù)超過了限定值,說明管道可能存在腐蝕,就需要立刻進行修復。”季本亮說。
埋地段管線檢測結束后,檢驗人員緊接著對架空蒸汽管線開展檢驗。陸宇、季本亮、張若誠3人來到管道一段交接處,合力將外部的保溫層扒開,一股熱浪撲面而來。他們先將溫度計接到管道處測量外壁溫度,剛一接上,溫度立刻飆升到160多攝氏度,隨后一人用儀器測量壁厚、一人進行記錄。烈日之下,管道散發(fā)出的蒸汽熱浪混合超過35℃的氣溫,3人的工作服很快被汗水浸透。
陸宇告訴記者,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對管道進行檢測,在這條18.5公里的架空管道上,他們需要檢測100多個點位,每個點位都要先將管道上的保溫層扒開,檢測完畢后再將其安裝恢復原樣。“蒸汽管道屬于特種設備,如果出現(xiàn)損傷,不僅會影響到南京南站的供冷,還容易導致泄漏,引發(fā)事故,所以定時檢測非常重要,雖然天氣炎熱,但守護群眾安全、保障民生需求是我們的職責所在。”陸宇說。
(關鍵字: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