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中心
4009008281
|
國際糧價暴漲,國內市場受沖擊的擔憂再起。國內市場部分品種已現(xiàn)漲勢,典型的是大豆的下游產品豆粕,從6月份以來,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期價累計上漲已接近25%。
糧價上漲對國內市場的短期影響可能并不大,國內糧食可以實現(xiàn)自給自足。中國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也表示,上半年農產品在價格低位的大量進口也為下半年市場的穩(wěn)定奠定了基礎。
盡管國際糧價暴漲對國內進口短期沖擊不大,但在一些業(yè)內人士看來,除了直接貿易產品對國內市場相關價格的直接傳導外,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糧價上漲對農資等上游產品的拉動。
“中國進口鉀肥、磷肥,國際化肥價格的變動趨勢會迅速傳遞至國內。”據分析,國際化肥價格常滯后反映兩個月,而在國內化肥價格上漲約半年后,下游農產品的價格也常開始上漲。
為此,業(yè)內人士指出,國內市場需警惕國際農產品價格通脹通過農資渠道向國內傳遞。“如果進口糧食價格上漲20%,將帶來飼料直接成本上漲6%以上,考慮到間接對其他價格的影響,帶動CPI漲幅可能達0.7-1.5個百分點。”東方艾格農業(yè)咨詢測算。
渣打銀行經濟師李煒預計,盡管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傳導效應還存在不確定性,但國內CPI漲幅預期已在探底,到明年通脹壓力可能會再次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