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半年的緊張觀望之后,美國對伊朗重新施加制裁的靴子終于落地。美國東部時間11月5日0時,美國全面恢復對伊朗的所有制裁。當地時間8時30分(北京時間21時30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財政部長姆努欽舉行發(fā)布會,公布了在原有基礎上新施加的制裁內容的具體細節(jié)。
姆努欽表示,美國將對包括伊朗國家銀行在內的50家銀行施加制裁;將制裁伊朗航空,包括其所擁有的67架飛機;還將制裁在航運領域的200多名個人和船只。姆努欽11月4日曾表示,新的制裁方案將涵蓋超過700個對象,其中有300多個是在2015年的基礎上新增的。
蓬佩奧公布了為對伊制裁開出的豁免名單。美國將暫時允許這個國家和地區(qū)繼續(xù)購買伊朗石油。這些國家和地區(qū)是:中國大陸、印度、希臘、意大利、中國臺灣地區(qū)、日本、土耳其和韓國。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基本涵蓋了伊朗的所有主要石油客戶。
據路透社報道,這一豁免令最長將持續(xù)180天。被授予豁免令的前提是該國已經減少了從伊朗進口石油的規(guī)模,并且未來還將進一步減少。蓬佩奧在11月5日的發(fā)布會上表示,已有20多個國家削減了從伊朗進口的石油,伊朗每天的石油銷量減少了100多萬桶。
今年5月,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xié)定,重新恢復對伊朗的制裁。這份由前任總統(tǒng)奧巴馬主導的協(xié)議締結于2015年,以伊朗限制其核計劃來換取國際社會取消對其制裁。特朗普曾多次放言稱,要在11月5日0時制裁正式生效后,令伊朗的石油出口量降至零。今年8月,特朗普以簽署行政命令的形式對伊朗施加了第一輪制裁。主要內容為:阻止伊朗購入美元,禁止伊朗政府交易黃金和其他貴金屬,并禁止該國出售或購買各種工業(yè)金屬。
根據伊朗去年的石油銷售情況,購買其石油最多的三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韓國。據《紐約時報》報道,在將伊朗石油出口“清零”的目標公布后,7月份還購買了19.4萬桶伊朗石油的韓國在8月份便中止進口。印度方面,當地最大的煉油企業(yè)之一信實工業(yè)表態(tài)稱將在美國制裁生效之后停止購買伊朗原油,而印度國家銀行則告知本國的煉油企業(yè),該銀行將抵制對伊朗石油的付款行為。
伊朗外交部長賈瓦德·扎里夫11月5日表示,華盛頓恢復“欺凌”伊朗石油和銀行業(yè)的制裁措施將使美國更加孤立。伊朗總統(tǒng)魯哈尼則表示,“這是一場針對伊朗的經濟戰(zhàn),但是美國應該知道,它不能用話語使伊朗屈服,我們準備好抵抗任何壓力。”
在11月5日的發(fā)布會上,姆努欽表示,隨著美國對伊朗施加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伊朗政權將面臨越來越多的金融孤立和經濟停滯,“直到他們從根本上改變其不穩(wěn)定行為”。
截至北京時間22時38分,明年1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為73.79美元/桶,上漲1.3%。12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價格為63.77美元/桶,上漲0.98%。
(關鍵字:美國 伊朗 制裁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