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興市場再遭大量資金“拋棄”。據(jù)EPFR資金流向數(shù)據(jù)顯示,2月26日當周,亞洲新興市場資金流出較前兩周增加,共流出20.94億美元。其中,亞洲新興市場的股市資金流出為17.71億美元,較前一周的8.09億美元激增近120%。資金撤出中國市場的速度也在加快。
澳新銀行最新的研究報告也認為,資金再次從新興市場流出。
美聯(lián)儲自去年12月宣布將從今年開始逐步縮減QE后,金融市場就開始“波濤洶涌”。今年1月至今,海外資金大量撤離新興市場,本幣貶值壓力激增。
北京時間2月28日早盤,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再次大幅下跌超500個基點,美元/人民幣匯價盤中大跌0.9%,突破6.18關口,報6.1808,創(chuàng)2008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自2月17日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從6.0641升至6.1448,相當于11天內1萬美元可以多換800多元人民幣。
近年來人民幣持續(xù)升值,此次突然暴跌引發(fā)市場諸多猜測,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并未出手干預外匯市場,央行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是市場作用的結果。有專家表示,近期國內出口貿易額的下降、熱錢流失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人民幣的連日貶值。
人民幣還不是受沖擊最大的貨幣。一個月前,一些新興經(jīng)濟體包括南非蘭特、土耳其里拉、巴西雷亞爾和阿根廷比索已經(jīng)受到非常大的沖擊,其中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匯率曾創(chuàng)下一天暴跌超過15%的記錄,烏克蘭格里夫納兌美元匯率跌至4年新低,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匯率也曾跌至2.3大關,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
此外,印度盧比、印尼盾和俄羅斯盧布等也無一幸免。危機陰霾再度籠罩新興市場。
那么,熱錢出逃,都去哪兒避險了呢?
過去一周,美國股市共有75億美元資金流入,歐洲股市共有31億美元資金流入,發(fā)達經(jīng)濟體,尤其是歐洲市場成為吸引資金的新洼地。
據(jù)香港經(jīng)濟日報報道,美國新興市場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今年來撤資規(guī)模已超過去年全年,歐洲則成投資新寵,反映新興國家未來形勢充滿挑戰(zhàn)。
據(jù)彭博社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上市的新興市場股票及債券ETF今年合計共凈流出113億美元(約881億港元),較去年全年的88億美元還要多。其中,股票ETF資產(chǎn)規(guī)模縮減1成至930億美元,債券ETF則萎縮至88億美元,減幅為2.5%。相反,投資歐洲股票及債券的美國ETF本年迄今已吸資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約相當于去年全年18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反映在新興國家經(jīng)濟表現(xiàn)欠佳下,資本流出將持續(xù),相關國家未來半年將充滿挑戰(zhàn)。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Jonathan Garner表示,新興市場基金上次遭受如此打壓是在2002年,當時出現(xiàn)連續(xù)14周的資金外流。
另據(jù)報道,資金涌向歐洲,也可見于希臘債息回落。該國10年國債孳息一度跌破“死亡7厘”水平至6.758厘,收報6.926厘,跌0.9%;兩者同為2010年4月以來最低。外界一般視7厘息率為警戒水平,若發(fā)達國家債息升穿這個水平,意味其經(jīng)濟增長不足以抵消相關利息支出,違約風險相應大增。
不過,美國股市的復蘇似乎掩蓋了新興市場遭受重創(chuàng)的局面,很多新興市場對來自海外的資金嚴重依賴!
如何看待新興市場本幣的大幅貶值?該怎樣應對呢?
分析人士認為,對于很多新興經(jīng)濟體而言,本幣大幅貶值更可以看作是對過去幾年資本大幅流入的“還賬”。由于出口銳減,越來越多國家的經(jīng)常賬戶狀況開始惡化,政府無節(jié)制地支出也令赤字和債務水平大幅攀升,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市場喪失信心。因此,對于很多新興經(jīng)濟體來說,改革和轉型已經(jīng)是唯一選擇。
新興市場國家也采取多種應對措施,例如,巴西取消了針對外匯衍生品的金融交易稅、印度向銀行系統(tǒng)注資、印尼則開始降低投資準入門檻并修改投資負面清單等,試圖增強本國資產(chǎn)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以緩解資本快速流出引發(fā)的負面效應。
此外,建立健全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也勢在必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
因此,在新的改革時期,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經(jīng)濟體,中國應把握好資本賬戶開放與資本流動管理之間的平衡,一方面,堅持穩(wěn)步推進資本賬戶開放不動搖;另一方面,在開放過程中,協(xié)同探索、推進全面靈活的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建設。
(關鍵字:新興市場 資金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