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報道:青島港商品騙貸丑聞持續(xù)發(fā)酵,近日涉及其中的眾多銀行正在通過法律途徑追回貸款。
據外媒報道,花旗集團正在起訴瑞士貿易商摩科瑞(Mercuria),以向Mercuria追討存放在青島和蓬萊港的超過2.7億美元金屬的預售款,因中國對青島港融資騙貸的調查導致花旗要求Mercuria提前付款。
“在虛假抵押以及重復抵押的情況下,銀行幾乎無抵押物可以處置,只能采取訴訟方式進行追債。”北京一家專注于金融借貸糾紛案件的匿名律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花旗、渣打業(yè)績受連累
隨著調查的持續(xù),外資行和貿易商開始糾纏起來。
花旗認為,青島港調查結束,作為提供融資的銀行,花旗有權得到Mercuria的付款。
但Mercuria辯稱,目前缺少足夠的青島港相關信息,并不足以讓Mercuria提前付款。同時這批金屬的權利和義務均屬于花旗,花旗應承擔與青島港存儲金屬相關風險,而不是Mercuria。Mercuria聲明還稱,訴訟程序的目的正是理清合同雙方關于存放在青島和蓬萊的金屬的權利和義務。
花旗近期季報稱,截至今年6月底,花旗向在中國港口儲存的金屬提供了約4億美元融資,其中約有2.85億美元的金屬融資與青島和蓬萊港口有關。
與花旗業(yè)績受影響一樣,渣打同樣受青島港騙貸調查連累。
今年上半年,渣打香港區(qū)稅前盈利8.68億美元,同比減少16%,盈利下滑主要緣于渣打要為青島港的涉事貸款做出1.57億美元的大額撥備,貸款減值同比大增1.33倍,拖累利潤增長。
6月初,青島港被曝正在調查鐵礦石倉單是否被用于重復質押從不同銀行騙取貸款,6月中旬,中國青島港大港保稅倉庫被關閉,該地的金屬交割暫停,而當時正值當局對銅、鋁和氧化鋁融資欺詐進行調查。隨后多家外資銀行紛紛承認牽涉其中。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有近20家內外資銀行卷入銅等有色金屬融資業(yè)務,這些金融機構涉足青島港有色金屬貿易融資業(yè)務的融資額在200億元左右。此后,內外資銀行普遍削減對中國商品融資交易的敞口,而部分卷入青島港有色金屬融資騙局的外資銀行則叫停了針對部分中國新客戶的金屬融資業(yè)務。
據悉,德誠礦業(yè)(德正資源子公司)是青島港大宗商品融資騙貸調查事件的中心,此前因涉嫌利用同一批金屬庫存重復騙取融資貸款而遭到調查,多家銀行牽涉其中。
7月中旬,渣打銀行[微博]表示,已經在香港對德誠礦業(yè)相關負責人啟動法律訴訟程序。不僅如此,南非標準銀行也針對可能“失蹤”的青島港鋁庫存正式開始尋求法律程序予以保護,該銀行在相關事件中的風險敞口約合1.7億美元。
另據媒體報道,近日匯豐控股和荷蘭銀行均已向青島港金屬貿易融資詐騙案關鍵人物陳基鴻提出起訴。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工行近期也向法院申請對涉及此案的信用證實施拒付。
事實上,國內銀行對商品貿易商的起訴也從未停止過。上海法院網信息顯示,今年以來,已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微博]、興業(yè)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等10家上市銀行開展對鋼貿商的金融借款糾紛訴訟。
單就涉及鋼貿信貸案件而言,上海高院統(tǒng)計數據顯示,去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涉鋼貿金融商事糾紛案件約3700件,同比增長約5.5倍,收案標的金額達到了230億元,占去年金融商事糾紛案件標的總金額的51.4%,同比增長約3.4倍。
銀行內部管理松懈
不可忽視的是,銀行內控程序的松懈也是造成商品融資騙貸案頻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流程一般是,貿易商先在國內銀行開信用證,用以購買國際市場上的鐵礦石或銅等商品,然后將倉單抵押給銀行作為憑證。由于有倉單抵押,貿易商一般只需先行支付15%~30%的保證金,其余部分由銀行放款支付,然后根據短期貸款的期限,貿易商在90天或180天后支付給銀行貨款及相應利息、手續(xù)費即可。
“但由于信息不對稱,貿易商可能將質押物重復抵押或者用虛假倉單進行抵押。”華東一商業(yè)銀行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不過,由于利潤沖動,銀行內部管理不規(guī)范導致內控松懈也是商品融資騙貸案頻發(fā)的重要原因。“一些銀行為了完成考核指標,拼規(guī)模,拼利潤,忽視安全性、流動性,甚至不惜放松信貸標準,放棄盡職調查。這不僅導致企業(yè)過度授信、多頭授信問題突出,還給虛假質押、重復質押甚至騙貸行為以可乘之機。”銀監(jiān)會主席尚福林近日在2014年上半年銀行業(yè)監(jiān)管工作會議上表示。
商品融資的風險正在逐漸顯現,監(jiān)管層以及金融機構也變得更加謹慎。尚福林此前還表示,當前,金屬以及金屬礦批發(fā)行業(yè)、煤炭批發(fā)行業(yè)不良貸款比例較高,風險明顯增加。對礦產依賴較高的地區(qū)將面臨較大的風險壓力。從前段時間看,一些企業(yè)利用虛假倉單質押或真實倉單重復質押,套取銀行資金,風險不容小視。
據銀監(jiān)會初步統(tǒng)計,鋼貿行業(yè)不良資產合計已達738億元,不良率高達5.69%,遠高于各項貸款平均不良率。近期,煤炭、鐵礦石、大豆(4579, 40.00, 0.88%)、木材等貿易領域也都發(fā)生了倉單業(yè)務違規(guī)案件。
有分析人士認為,監(jiān)管層可以采取比較嚴厲并且有效的打擊商品融資行為的措施,改善信貸分配體系有能從根本上減少商品抵押融資的內在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備受商品融資困擾的長三角地區(qū)已經開始著手化解騙貸融資風險,特別是引入第三方機構監(jiān)管質押物。
為避免虛假倉單、重復質押、關聯(lián)質押等風險,今年3月份,上海市銀行同業(yè)公會聯(lián)合上海銀監(jiān)局等部門聯(lián)合搭建了上海銀行業(yè)動產質押信息平臺,該平臺通過物流倉儲環(huán)節(jié)管理,在銀行間實現質押數據共享。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通過對倉庫、質押物進行嚴密監(jiān)管,減少信息不對稱的信用風險,且多家銀行已經參與其中。
此外,在商品進口融資套利瘋狂進行且違規(guī)事件頻發(fā)的情況下,今年6月底,海關實施有關新規(guī),以更好地監(jiān)控商品進口融資套利。
(關鍵字:青島港騙貸 中國港口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