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月效應過后,信貸貨幣規(guī)?焖倩厣齽蓊^不會延續(xù),未來信貸貨幣的增長將重趨平穩(wěn)。貨幣增長平穩(wěn)的格局,從根源上看,是由基礎貨幣增長難以有效地持續(xù)擴張所決定的。在市場擔憂貨幣環(huán)境收得過緊的同時,筆者判斷卻正好相反。依靠貨幣乘數擴張維持相對平穩(wěn)的貨幣增長空間,也已壓縮至一定程度。未來要維持流動性相對平穩(wěn)的態(tài)勢,勢必面臨以下選擇:降準、新創(chuàng)基礎貨幣投放渠道。
為維持貨幣乘數高位,保持廣義貨幣增速相對平穩(wěn),以及降低儲備貨幣獲得成本,保持貨幣市場的穩(wěn)定,我國或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筆者認為,在2019年開年之初降準1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年內仍需要降準1個百分點以上。在新基礎貨幣投放機制未形成前,降準是央行難以避免的選擇。
按照通常的貨幣增長中性基準,2019年M2增速在7.5%-9.5%間將是政策合意水平。當前貨幣實際增速顯然已接近中性區(qū)域,未來貨幣增長進一步提升空間有限。未來貨幣當局的政策重心將轉向價格,面對市場對經濟前景的偏弱預期和價格低迷局面延續(xù),未來降息概率正在快速上升。
首先,供給側改革的階段變化,使得降息迫切性上升。供給側改革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工作重心;仡櫣┙o側改革進程,“去產能”階段以產能過剩治理為核心,時間大致在供給側改革提出至2016年上半年期間;2016年下半年起,政策重心顯然進入了“去杠桿”階段,金融市場波動也同步上升;2018年四季度起,供給側改革進入了第三階段,以基建投資為主要內容“補短板”被提上議事日程,并得到切實執(zhí)行。經濟轉型帶來的經濟持續(xù)底部徘徊,使得中小企業(yè)日常的困難程度和競爭壓力持續(xù)擴大,疊加基建投資重要性的上升,“降成本”自然就成為了下一步供給側改革的重心;融資成本偏高作為經濟活動中的客觀事實,自然就進入了政策視野,降息就成了未來必不可缺的政策選項。
其次,價格形勢的變化,提高了降息工具應用的針對性和必要性。市場主流預期一直認為國內存在著輕微的通脹壓力,受貨幣充裕和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等因素影響,市場上的通脹預期一直未能消退。但受經濟運行壓力加大的基礎性影響,以及豬肉價格走勢帶來的影響,未來通縮壓力將上升。對2019年全年物價走勢,筆者認為,上半年受豬肉價格非正常低迷影響,疊加季節(jié)性規(guī)律作用,CPI將延續(xù)下降態(tài)勢,并在年中零基線上下觸底,下半年在豬肉價格回升影響下走穩(wěn),低位徘徊;受基數變動影響,工業(yè)品價格在大宗商品價格企穩(wěn)走平后,PPI同比價格走勢全年都將運行在零基線上下的低位態(tài)勢,年末才有可能略回升。價格走勢偏向通縮,年內降息概率必然上升,筆者認為年中前后就會發(fā)生。
當前貨幣政策的重要著力點之一,是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2014年以來,基礎貨幣投放已由外匯占款的被動投放渠道,轉向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和再貼現窗口等主動投放渠道,準備金市場形成并在基礎貨幣調節(jié)中的重要性上升,基礎貨幣利率在利率體系中的核心地位逐漸建立。在一個市場化的成熟金融體系中,政策利率是指準備金市場上的基礎貨幣利率。我國目前已放開了銀行體系中的存貸款利率,并著重引導市場建立市場基準利率。
因此,未來貨幣當局的降息行為,首先將發(fā)生在基礎貨幣領域,比如調降回購利率。存貸款基準利率僅作為定價習慣和基準而存在,其在未來的利率體系中的重要性將不斷下降。但就現階段而言,存貸款基準利率對市場心理和銀行經營仍有重要影響,調整力度超過基礎貨幣利率變動,鑒于當前的經濟運行和可能的通縮局面,央行未來的降息行為仍會選用銀行存貸基準利率這一政策工具。
(關鍵字:信貸貨幣規(guī)模快速回升勢頭不會延續(xù))